水手辛巴德在吃核桃

愿你拥有这高贵的愤怒,这宽广的河流,这真诚的爱情。

北京23点的公交车也如此拥挤,乘客中大多数人我都很眼熟,我们一路同行,从人民大会堂到这辆车上。最初车厢很安静,一位老奶奶在外放刚刚谢幕时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时间歌声回荡;坐在我左边的爷爷戴着一顶纪念人民海军成立七十周年的帽子;我对面的老夫妻穿得厚厚的,共享一副耳机,或许在听今晚的歌吗?车的后部站着两个女生(怀疑是我的校友,我似乎在学校里见过其中一位),模糊能听到她们的只言片语,“莫斯科”。

这是一篇写了一周的repo,还是完成于令我极度痛苦的考试月(因为太痛苦了所以不得不以美好和崇高缓解一下)。自己一个人在黑夜来临之际匆匆赶向音乐会,在路上还被一位阿姨夸“你刚才笑得太可爱了!”,在欣喜叠加之下觉得自己没有走丢或迟到真的是很幸运了,尤其是我提前一周就悲观地预期自己会因各种突发事件看不到演出……出地铁时磨蹭了一会儿,所以是在空无一人的情况下离开了天安门西地铁站。在电梯上心里在念着邓布利多校长那句话“让我们走进黑夜,去追逐那个轻浮而诱人的妖妇——冒险吧。”

一直担心自己找不到大会堂的东门,但其实只是出了地铁站过了十字路口,就能看到已聚集的大队人马。为了确认,我问了一下身边妆容十分美丽的姐姐,“亚历山大”四个字一出口,姐姐就连连点头。我:👌。之后因为人员太多排起队来会阻碍交通,我们就开始了非常神奇的绕场一周以表敬意。这给我的感觉非常像十月一日群众游行散场时的场景,周围还是熟悉的景物,还是一样的向前和向后都看不见队伍的尽头,总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共襄盛举无论何时都是开心的。

安检时和进场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广大群众对人民大会堂和异常帅气的安保哥哥的热情和喜爱是真的😆。我也终于因为没有了迟到的压力而在金色大厅的红地毯上“举动自专由”(一个人出行的爽快之处),并在一楼和二楼不断闪现,很没见过世面地到处乱逛。期间被一位年长的女士叫住帮她拍照:我回头看是谁在拍我的胳膊,一眼就看到这位让我第一感受是“国母”的lady,她的气质实在是太震人了,是我看到最类牡丹花的女性。但是,她选择的拍照背景是巨幅的梅花,同样很美——甚至更美了。

在座位上坐定之后,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不抬头去看那颗红星,是历史书上的描述和高清图片无法重现的豪情澎湃与信仰之力。在演出过程中,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时都会去看看她,红星照耀红旗,不知红旗歌舞团的成员们会不会在歌唱时也去抬头追寻她,或许我们的视线会在同一时刻凝聚。中场休息时有一位俄罗斯的年轻女士站在过道的阶梯上仰视星星,但是并没有举起手机拍照。

上半场有好多没有听过的歌曲,或者只略熟悉曲调不记得歌词了,欣赏起来有些疲倦。第一首是《苏军之歌》,我这个假粉还没进入倾听的状态,只记住了歌词板上一句“你诞生在鲜红的旗帜下,在残酷严峻的一九一八。”第二首《草原啊草原》的前奏一出来,不夸张地说我觉得自己的脑子都要飞出去了,现场版歌声的渐强和渐弱最是摄人心魂,马蹄声比从前听的任何一个版本都有杀气。大屏幕上配的短片十分棒,骑兵在草原上驰骋、战斗,而且是自由的战斗,自豪的战斗,不带悲戚之意的战斗(很难准确地形容)。在这之前我一直不能很理解这首歌的名字,只看歌词也没明白,当时只觉得惭愧,一直不走心地听歌,竟然到了现场才理解什么是穿过草原的、我们的红军英雄。这首太震撼我了以至于下一首《神圣的战争》时我还沉浸在草原中,因为周围没有人起立所以我也没敢😭现在想想肯可能大家都在观望,如果坐在过道旁边的话我一定会站起来向这首歌致敬的😭。有些意外这首并没有掀起全场最高潮(体感到了下半场的七律长征大家都HIGH得丧失了理智),但的确反响很热烈,估计是前三首无缝衔接观众的脑子没转回来。

然后《夜莺》,好,很好,独唱的部分简直是美的化身,而且是美在战场上的化身,搭配的短片依旧优秀——来自一位审美疲劳的听众。

然后就是继续若干首歌,并有了第一场舞蹈,小女孩们像小鸭子一样,特可爱。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是表现年轻的女兵邀请严肃的长官一起跳舞,本来是很轻松的,但是看着看着就想起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那本The War’s  Unwomanly Face,想起她们的无知的英勇和未来的牺牲,未来无期,去日苦多,顿时感到不太合时宜的悲伤。

后来几首歌曲和舞蹈我完全是瘫痪式欣赏,表演得很精彩,但看的时候也真得累。对《罗斯托夫城》很有感觉,以前从没听过,回来也没在网上找到音源?《游击队之歌》时我身边的朋友突然激动一直在俄语跟唱(很小声),顿感自己拉低了听众平均水平。

幕间休息继续游荡,并又去红星下看了一会儿。

下半场节奏很好,完全不觉得累,观众积聚的情感找到了喷涌而出的点。插一句剧院礼仪真的不可忽视,和像演唱会一样随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完全不同,会觉得在表演过程中保持绝对的安静有些磨人,所有感情只能在谢幕鼓掌时表达。我身边的朋友实在礼仪模范,从头到尾不碰手机,不动如钟,即使到了演出节奏很强全场观众跟着打拍子的时候他也只是轻轻拍手(对于观众打拍子的声音盖过音乐声他十分的不满)。

《沿着伏尔加河》也是第一次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歌的意象似乎是“母亲伏尔加河多么辽阔”,听的时候甘愿沉溺河中,沉溺在母国的远方,恐怕我们的民族对“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情感也是永恒的。上半场有好多战歌,但是到了下半场就是麦穗、河流、花朵、爱情的世界,始终觉得“战斗民族”是不太尊重的玩梗,就像上半场也有《黑皮肤姑娘》,下半场的喀秋莎也在思念远方的人儿,草原的骑兵远不是机械的铁骑去惩戒全世界,真正歌唱的是神圣的战争和高贵的愤怒。

后来又是三首《红莓花儿开》《黑眼睛》《卡琳卡》相连,气氛变得不可控制起来。红莓花是唯一一首有女高音独唱part的,因为之前有了好多首男孩子唱自己喜欢的好姑娘的歌,现在来了一首少女思念少年的歌曲就颇有一唱一答之感,让人不自觉微笑😊。这三首歌每一首都收到了极其热烈持续时间极长的掌声,观众们完全不觉鼓掌之疲倦。《黑眼睛》感情循序渐进,深情有力,合唱部分极有诗的韵律,唱得好到和我平常听的判若两歌。《卡琳卡》完全刷新我的认知……演唱者有几个咬字十分灵动俏皮,尤其是“花园里长满了雪球花”一句开头的两个音节圆融得像花朵,演唱者唱出了那种灵巧和小骄傲,个人觉得全场最佳,谢幕后观众已经不想掩饰大声叫好的声音了。

因为我不太有鉴赏舞蹈的能力就略过舞蹈部分了,最大的感受是姑娘们的裙摆真是飞扬,非常青春妄为。

《七律 长征》,全场上头。主要是太复杂的感觉交织在一起,而且还是在那那颗红星之下,听得人直战栗。背景刚切换成毛主席和他的诗篇,观众就马上报以山海般的热情。领唱者一句独唱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还没结束,刚平息的掌声就又一次爆发。歌者带着俄语语调的中文真的很容易会把人捕捉住,然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去撕扯去对抗。

最后一首必定是喀秋莎,大家都好像自己有一位远方的爱人那样开心,打拍子时特别卖力。

所有表演者谢幕时一起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离别在即,幸福而不舍吧。灯亮起,有人喊乌拉,有人喊毛主席万岁。

走出大会堂,北京市民们又一次,在台阶上拉开红旗,合唱了国际歌😉。在上海场和广州场,观众自发合唱的都是《歌唱动荡的青春》,或许北京这座城市有他自己的领域加成,或许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能感受到一点独特的东西,或者此情此景在国徽下只适合唱这首歌。

广场上下起了迷人的雪,今冬的第二次雪在飞舞。

自己在公交车站等车,身边不断经过散场后的人们,心中有些怅然若失,好像是从一个梦境回到了现实,而现实正处在深夜。

但是转而一想,

从此以后不必再追求历史的荣光,英雄与人民便是真正的诗琴。



评论(2)

热度(8)